千年藥鄉 香飄萬里——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脱貧產業基石掃描
原標題:千年藥鄉 香飄萬里
——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脱貧產業基石掃描
記者 丁陸軍 通訊員 李衞俊 安利強 喬學良
在定西市南部,有一座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小城——岷縣,這裏高寒陰濕,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為當歸、黃芪、黨蔘等238種優質中藥材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歷經數千年的精心耕作和守護,與光陰相伴的藥材,在這裏牢牢紮下根脈……
鏡頭一 標準種植是關鍵
在岷縣麻子川鎮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藥農孟金平説,自打記事起,藥材從種植到採挖,再到賣個好價,是他記憶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也是世代藥農們堅守傳承的根系。
藥材收入好,一靠品牌二靠技術。為了讓中藥材種植更加科學規範,每年春耕春播時,農技專家的身影便經常出現在岷縣的田間地頭,他們手把手指導藥農栽培技術,從源頭上保證道地中藥材品質,也為貧困羣眾築好產業致富路子。
“不管黃芪、當歸、黨蔘都一樣的,栽的時候別重茬,肥料施純硫酸鉀可以,然後再加點生物有機肥,或者農家肥,這就是我們科學施肥方法。”岷縣農業農村局中藥材技術推廣站站長郎建軍告訴記者,“使藥農能夠正確地認識到科學種植的重要性,有助於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綠色種植進程,提高產量,提升品質,增加收益。”
海拔兩千多米的中寨鎮,大山深處,藥農後芳忠一大早便和家人來到藥材地,開始一天的勞作。封凍前,他要採挖完所有藥材。
鏡頭二 好藥賣好價
“種出好藥,賣出好價”是岷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標。隨着藥材採挖的結束,中國當歸城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熱鬧了起來。
趕早市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延續已久的勤勞傳統,凌晨五點的中國當歸城,車流人流,交叉其中,數點燈光下,當歸、黃芪、黨蔘等中藥材陳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勞作即將得到回報。
天色漸亮,穿梭在偌大的中國當歸城,討價還價、過秤、轉賬的情景處處可見,“隴上旱碼頭”之魅力由此可窺一斑。
中寨鎮扎那村村民趙七娃栽種藥材已有幾十年光景,藥材讓一家人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這兩天,趁着市場價格回温上漲,相距30公里的路程,趙七娃凌晨四點便從家裏出發了,由於自家當歸品質好、成色足,不一會兒工夫,整車當歸便售賣一空。
趙七娃説:“今年當歸鮮貨多,把乾貨催着也能賣成,鮮貨的價位高一點,現在的舊貨成交量就多一些,來往的外地客商也多了。”
作為全國最大的當歸交易市場,中國當歸城中藥材年交易量達到25萬噸,交易總額近80億元。從田間地頭到交易市場,藥農們忙碌的身影成了這個季節的標誌符,從放苗下地到成交變現,大家在同一時間感受着勞作的艱辛和收穫的喜悦。
岷縣隴萃源中藥材信息平台總經理趙志強説,隨着岷縣當歸、黃芪、黨蔘陸續產新上市,市場貨源陸續增多,價格也比去年同期有所浮動和上漲,當歸上漲了10%,黃芪上漲了20%,交易整體相對活躍。
鏡頭三 深山藥香飄萬里
岷縣作為全國道地中藥材主產區,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每年這個時節,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客商“聞香而來”,藏在深閨的藥材,由這裏出發遠銷全國各地。
一尾尾飽含泥土厚愛的道地藥材,不斷地展現着它的風姿,實現着它的價值。藥材,讓這片土地上的兒女過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
依託中藥材優勢產業,該縣已逐步形成了集種子種苗、藥材種植、加工和商貿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目前,全縣中藥材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其中,當歸30萬畝,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80%左右,中藥材收入佔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主產區收入可達90%以上。
岷縣縣委副書記李開銀説:“近年來,岷縣堅持穩產量、提品質、護品牌的發展理念,在做優品質、品牌上下功夫,全域推進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積極維護岷歸品牌優勢,全力推動中藥材產業向優質優價市場格局轉型,中藥材產業助農增收的基礎越來越紮實,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如今,以“岷歸”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岷縣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相關新聞
- 2020-11-17岷縣黃芪蜜捧得全國獎項
- 2020-10-15岷縣中寨鎮5萬多畝中藥材開始採挖
- 2020-06-08岷縣:特色牧草“坐”火車
- 2020-05-20岷縣:勞務輸出促增收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